7202 元 大日如來
LOT號 | 7202 | 作品名稱 | 元 大日如來 | ||
作者 | -- | 尺寸 | 高17cm | 創作年代 | 元 |
估價 | 200,000-400,000 | 成交價 | RMB -- | ||
銅鎏金 備注:日本藏家舊藏 此尊菩薩裝造像為極為罕見的金剛界大日如來像,全跏跌坐,頭戴寶冠、發飾各結成兩束發辮,披于兩肩,面部正中飾一髻珠,與南方宋地佛像頭飾完全相同,其樣式可參考北京保利2015年12月7日Lot 7341遼觀音菩薩。面相圓鼓,肌肉飽滿,額部現白毫,雙目低垂,神態沉靜平和。上身著袒胸式袈裟,下身著長裙,雙手于胸前呈智拳印,腰間束帶,外披天衣,衣紋質感較強。腿部有一圈蛇形衣褶,為遼代造像典型特征。軀體圓潤飽滿,較唐代的豐腴強健削弱了一部分體量感,而顯得更為親和慈祥。座具為圓形束腰式蓮花座,整體風格為遼代造像之典型。 大日如來又稱為「毗盧遮那(梵文Vairocana)」,意思為「光明遍照」,位居五方佛中央,掌「佛部」,代表調伏五毒中的「癡」而轉為五智中的「法界體性智」的境界。從現存的造像實物看,遼代佛教造像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上都極富特色,一方面繼承了唐代造像典雅端莊的遺緒,吸收了南方宋地造像寫實的手法,同時又融入了契丹民族和北方地區傳統的審美情趣和表現技法,因而在整體風格上體現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點,展現了遼代造像獨特的文化藝術風貌。遼(916-1125)是契丹族所建政權。佛教在契丹王室的扶持下,發展蓬勃,以遼代的五京(上京、中京、西京、南京、東京)為中心,佛寺和塔幢比比皆是。遼代的鎏金銅佛造像精品早年多流失海外,尺寸都在二十余公分左右,其多為花口式平面臺座,蓮花瓣飽滿,坐像上半身略偏長,在袖口和裙下部往往有曲蜿如小蛇狀的衣紋。同時,其佛座尤為值得關注,此一時期的佛座多為束腰式,上部施仰蓮瓣,蓮瓣寬肥飽滿,舒展自如,蓮瓣尖部向外翹起,生動自然,下部為圓形臺座,在高臺的襯托下,造像的氣勢通常更為顯著,且整尊氣質優雅精致,猶如身處蓮花之中,如同經典之再現。同類佛座不僅出現在金銅造像之上,亦可見于寺廟與石雕造像之中,為遼代特有之雕塑美術代表,此尊即為這一風格之代表。 |